阅读历史 |

第27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好看的。

排名第二的是一个新注册的号,写一个古老的码头,摆渡人讲述,以及别人向摆渡人讲述的故事。

颇有聊斋的意味,安夏觉得此人很有潜力,便与他联系,问他有没有兴趣写快一点,写多一点,方便出书。

对面发来消息:“写不快,要是我们单位能快点彻底的无人智能化,兴许还有希望。”

安夏好奇,世上还有什么地方在背着她做无人智能化?便问他在哪里工作。

“新泽港。”

安夏放下心来,就是紫金的项目嘛,她回复:“我知道,我认识你们那边一个人,叫傅融。”

“我就是……你们公司就在给我们做智能项目,我写的码头无人搬货,箱子能自己在天上飞,就是我对智能码头的梦想……什么时候能实现啊?”

安夏看着傅融的消息,觉得好笑,原本以为他写的是神怪,没想到是科幻。

“快啦,我们肯定先解决无人吊车,这是港口工作的重中之重,尽量把人手都从这种简单工作里解放出来。”

傅融又发来一条消息:“无人驾驶真的不可能吗?我们这边招司机要求很高,工作量大,工资也不可能很高,招人很不容易。我现在为了招司机都头疼死了。”

在安夏的记忆里,无人驾驶汽车,起码得那201x年,才会有。

现在大概连起步都没有吧,从0开始,等做出来,傅融都要退休了。

她没抱任何希望,找人随便打听了一下,得知:

1992 年,国防科技大……

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系列无人驾驶汽车。

安夏:“!!”

有基础了啊……那还是很有希望的嘛。

“我到底在期待什么……”

安夏看着手上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资料, 发现它跟自己想的「无人驾驶」有十万八千里。

现在这辆无人驾驶汽车是用普通面包车改装成的,会踩刹车,会平静地往前开,遇到障碍就自动停下, 会自己倒车入库。

不会绕道, 不会超车, 不会自己发动和熄火, 不会自己规划路径。

最糟糕的是, 在全自动的情况下,车速每米需要走10分钟。

走路只需要一步,幼儿也就两步, 它要走十分钟。

不能快,快了就不能保证安全性。

这车的机器视觉完全来源于雷达,甚至不是激光雷达, 而是超声波雷达。

也就是在二十世纪之后最普通的倒车雷达相同原理。

近视患者会自嘲摘了眼镜,五米之外,不分人畜。

机器视觉虽然看东西很清晰, 但是,它们分不出一个活人和一张画的区别。

对于一个像狗的面包跟真的狗也分不清。

三岁小孩就能做到的事情, 想让机器完成,需要一套非常复杂的逻辑算法, 还经常会出错。

以目前的工业基础, 短时间内研制完成可以完全不用人管,就能在路上跑的, l4以上水平的智能汽车是不可能了。

安夏让公司里自动控制组的人研究一下这车在技术方面, 有没有可取之处。

她说:“至少它还知道遇到障碍拐弯, 说不定拿到荒无人烟,一条路直通天的大马路上,比我强,它至少不会睡觉。”

工程师对她说:“可是荒无人烟的马路上一般来说没有栏杆,这种车无法识别路面和荒地的区别,它会笔直朝前开,一直到陷到坑里,或是撞到石头上。”

“如果完全是人工硬化地面,它应该可以用?”

“是的,应用环境非常苛刻。”

那不挺好的么,正好用在港口。

港口的道路都平平整整,连一个石块都没有,常年有人维护,比国道的面子还大。

用于护理机器人的机器视觉应用被应用在汽车上。

除了雷达用来测距,还有摄像头,用来判断会活动的障碍物,比如突然闯入的人类。

工程师表示:“如果能做到只有机器存在,时速可以提升一下,预估可以达到每小时二十公里。”

已经很快了,港口运行的机动车速度一般不超过十五公里。

目前的第一追求是达到跟人类一样的水平,进阶追求才是超越人类。

安夏对这个速度十分满意。

白处长给紫金公司辟了一块纯机器人试验地,让他们自由尝试。

刚开始,无人自动吊车与无人驾驶车辆的配合很完美,直到突然出现了自动清洁车。

无人驾驶车辆与自动清洁车都有自动避让的程序,后果就是这两辆车非常谦恭有礼,停在路口,默默等待对方开走。

直到重新调整程序,它们才自己路过。

程序员又一头汗地重新对整个区域的车辆进行规划。

安夏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:“这不像汽车,像火车……基本靠总台调度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